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赵方琳:青年干部要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方琳  日期:12/19/2023 字体: [大][中][小]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同学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的精神,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青年人应该主动迎难而上,因为只有通过自我折磨和磨砺,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苦难是人生的常客。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艰辛的历程。他们通过自找苦吃,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韧性,才得以在人生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增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锤炼自找苦吃的自觉。自找苦吃是一种自发行为,突出的是主动性和自觉性,展现的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之姿。对青年干部而言,倘若没有自找苦吃的自觉,便难以练就硬肩膀、锻造铁脊梁,扛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大旗。苦,乃人生奋进中的一剂补药,补的是精神和信仰,补的是品格和本领。只有自找苦吃,才能占据先机、赢得主动,才能掌握破解矛盾的主动权,牵住解决问题的牛鼻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广大青年干部要从被动吃苦变为主动吃苦,把吃苦当成吃补,把吃苦当做锤炼本领的磨刀石,在勇于吃苦中强筋壮骨,在善于吃苦中增才提能,绝不在吃苦的年纪选择"躺平",远离"安逸陷阱",拒绝"享受诱惑",将"自找苦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吃苦成为最鲜明的青春底色。

    发扬"咬得菜根、百事可成"的作风,涵养以苦为乐的境界。有人以苦为乐,有人以苦为悲。"乐"与"悲"虽是一字之别,却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无不是以苦为乐。晋代车胤抓虫照明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终成一代名士;全国芳动模范时传祥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事业,满腔热情,以苦为乐,"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青年干部要以积极心态看待苦,把痛苦当做一种历练,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把吃苦作为工作中的"调味剂",甘愿吃苦,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在能吃苦中守初心、担使命在会吃苦中增才干、强本领,在乐吃苦中强秉性、建新功,通过"吃苦"之旅,享受成果芬芳"。

    铆足"磨杆成针、滴水穿石"的韧劲,笃定"苦尽甘来"的信心。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青年干部难免会遭遇"苦其心志”的困境。爱其筋骨"的困恼、"饿其体肤"的困顿,也会萌生苦尽为何甘不来的疑问。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有始终保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忧患意识,正确处理好"苦"与甘"的关系,才能咬紧牙关、挺到蕞后,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哭尽甘来"。青年干部要坚定意志迎苦而上,永葆"不抛弃、不放弃"的初心,继承和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涵养"久久为功"的毅力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始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让青春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者单位:沧州市青县清州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