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更是人社服务提质的关键。县人社局深入贯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立足“保民生、促就业、强监管”职能定位,把信用建设作为贯穿人社工作的主线,努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信用+业务”模式,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为民服务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信用应用,提升服务效能
持续发力推进人社领域多项业务“信用+”模式,形成协同联动的良好态势,不断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一是采用“信用+人才”模式。结合我县人事人才工作实际,以信用为纽带,在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引进、特岗招聘、“三支一扶”等工作中引入信用要素,要求应聘者提供个人诚信报考承诺书,并上传“鼎立信”信用查询截图,为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提供信用数据支撑。二是采用“信用+创业担保贷款”模式。积极联合县财政、银联等相关部门,推行“信用+创业担保贷款”模式,在创业担保贷款业务中,把申请人的信用状况作为重要审核指标,优先为信用良好的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三是采用“信用+劳动保障监察”模式。积极开展诚信单位评价,根据用人单位上一年度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结合书面审查、实地检查等方式,将用人单位分为A(守信)、B(一般守信)、C(失信)等三个等级,对不同用人单位实施差异化管理,对信用状况好的单位,减少检查频次,提供政策咨询、培训等服务,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则提高抽查频次,加强监管力度。同步建立诚信企业信息库,为诚信企业建立绿色通道,简化招聘、录用等流程,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劳动保障监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督促用人单位不断自我优化,提升信用标准,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夯实基础。
提升内控能力,防范基金风险
一是规范社会保险参保行为,深入推动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工作,着力提升社保基金管理水平。加大社会保险基金欺诈失信行为打击力度,不断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安全、平稳、高质量运行。二是扎实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坚持“内外结合”,健全“四防”和内部常态化警示教育机制,持续防范化解基金风险,维护社保基金运行安全,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社保基金安全的浓厚氛围,切实维护广大参保人员权益。三是联合多部门严厉打击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参加社会保险和骗取社保待遇的违规行为,重点围绕死亡冒领及重复领取等违规领取社会保险待遇突出问题,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
强化信用宣传,营造诚信氛围
除了在“信用+业务”上积极探索之外,县人社局还利用多种形式加强信用宣传,营造诚实守信的浓厚社会氛围。通过线上“互联网+政策宣讲”、微信公众号、直播带岗等方式广泛开展人社诚信宣传,提高企业和个人诚信度及相关政策知晓率;充分利用线下资源优势,在政务服务大厅、人社经办大厅、为民服务直通车办事大厅、社区等办公场所利用电子屏、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信用知识,并结合各类招聘会、社保进万家等活动,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诚信守法宣传教育,通过持续不断地宣传引导,在全县上下形成“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县人社局将继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和服务范围,将“信用+”模式融入更多人社领域业务中,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以更扎实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为民生事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