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滨江智警少年团”走进警营 小小身影融入平安建设大格局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怡蔷  日期:10/20/2025 字体: [大][中][小]

    “这个无人机机巢好酷!我能和它合影吗?”10月18日,在滨江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营区内,9岁的学生小王兴奋地拉着特警队员的衣角问道。当天,由滨江区公安分局与滨江团区委共同策划的第二期“滨江智警少年团”正式开营,通过社会公开征集的30名来自滨江区“家门口少年宫”的孩子们,走进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警营体验之旅。

    活动伊始,孩子们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老师——“最美杭州人”孔少华警官。他用亲切朴实的语言,向“小警察”们讲述了自己真实的从警故事,并耐心解答了“当您帮助别人时,心里会不会害怕”等充满童真的提问。这堂生动的“初心课”,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孩子们,教导他们如何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用智慧和勇气去正确帮助身边的人。

    这个面向辖区青少年公开招募的成长项目,正将一批批孩子培养成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它通过“学习—实践—成长”的月度双阶段闭环,让青少年在沉浸式警营体验后,化身“小义警”参与社区普法,将安全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传播”,探索出一条青少年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在滨江区空管中心,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各式各样的警用装备彻底点燃。他们认真聆听着特警队员对各类特种装备的讲解,并参观了无人机实验室、特警车辆装备库,体验了特警战术训练场地。

    活动现场,滨江区禁毒办设置的专门展位也吸引了众多孩子驻足。禁毒民警通过仿真模型和宣传图册,向孩子们生动讲解了最新型毒品的伪装形式和严重危害,将“远离毒品、健康生活”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孩子们心中。

    特别的是,本次活动中天模型的老师也受邀加入,为“小警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航天知识课。从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到最新航空科技成果,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歼20战机的研发故事与设计特点。在动手环节,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歼20飞机模型,在实践中理解空气动力学与战机设计的奥秘。

    完成模型制作后,特警队员带领孩子们操作无人机升空。当无人机镜头实时传回熟悉的校园画面时,孩子们发出一片惊叹。“快看!那是我们的操场!从这个角度看学校太神奇了!”独特的视角让同学们对自己的校园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特警和英雄警察的故事,今天不仅能摸到装备、学到航天知识,还认识了毒品的危害,真的太有意义了!”来自硅谷小学的浩天同学激动地说。她的父亲张先生表示:“这种通过少年宫平台征集报名、完全免费的公益体验,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据了解,“滨江智警少年团”项目采用“月度双阶段”闭环模式。第一阶段为“警营体验日”,正如本次活动,通过榜样分享、参观警营及特色主题工作坊等形式,让青少年零距离了解公安工作;第二阶段则为“社区实践日”,届时组织青少年担任“小义警”,在民警带领下深入社区开展反诈、禁毒等宣传。在往期活动中,孩子们曾与民警默契配合,走上街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发放宣传资料,提醒市民防范诈骗。

    滨江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不仅破解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形式单一的难题,更构建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的治理新格局。许多家长反馈,孩子参与后成为家庭“安全监督员”,主动提醒家人防范电信诈骗。

    截至目前,“滨江智警少年团”已成功举办两期,均通过滨江区“家门口少年宫”体系面向社会招募,累计吸引60余名青少年参与,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覆盖市民近3000人次。下一步,滨江公安分局与团区委将继续深化该项目,计划通过“家门口少年宫”等公共平台吸纳更多青少年参与,并探索将孩子们创作的反诈画作、短视频等融入宣传材料,让平安建设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基层治理注入持续不断的青春活力。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