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代欣江:破除形式主义,党员干部走在先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代欣江  日期:9/19/2025 字体: [大][中][小]

    形式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它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干事创业的手脚;似漂浮的泡沫,消耗宝贵的人力物力。从“纸上调研”“数字脱贫”到“过度留痕”“材料包装”,形式主义不仅背离工作初衷,更损害群众信任、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破除形式主义,关键在党员干部,唯有以“走在先”的自觉扛起责任、拿出行动,方能扫清作风积弊,让工作回归务实本质。

    党员干部“走在先”,要以“务实心”破“虚功”,校准思想航向。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部分干部政绩观错位,把“显绩”当“实绩”,把“痕迹”当“成果”。有的干部下基层“走马观花”,调研时摆拍照相、座谈时照本宣科,看似忙忙碌碌,实则毫无实效;有的追求“材料完美”,报表改了又改、总结润了又润,却对群众急难愁盼视而不见。破除这种“虚功”,党员干部需先正思想——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而非把“上级注意”当作目标。正如焦裕禄扎根兰考,住草棚、查风口,用脚步丈量沙丘;谷文昌治沙造林,十余载坚守,让荒岛变绿洲,他们用“务实心”摒弃虚招,以“真作为”赢得民心,为党员干部树立了破除形式主义的标杆。

    党员干部“走在先”,要以“行动力”破“空转”,聚焦实干实效。形式主义往往表现为“只说不做”“光喊口号”,政策执行“打折扣”“走过场”,看似程序完备,实则沦为“空转”。破除这种顽疾,党员干部不能做“甩手掌柜”,而要当“施工队长”,把精力放在“干实事”上,把功夫下在“求实效”上。面对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应深入田间地头,摸清产业短板,而非坐在办公室“编方案”;面对民生难题,应主动倾听群众诉求,解决“停车难”“入学挤”等实际问题,而非开“空头支票”。近年来,多地推行“无会日”“减文令”,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投身一线办实事;有的地方取消“过度留痕”,以“群众评价”代替“材料检查”,让工作回归本源。这些实践证明,唯有党员干部带头“动真格”,以“行动力”破解“空转”,才能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破除形式主义非一日之功。党员干部作为“领头雁”,唯有始终以“走在先”的担当,校准思想、真抓实干,方能带动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让党的事业在务实笃行中不断向前,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真抓实干中落地生根。(作者单位:沧县姚官屯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