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广安区司法局“三向发力”织密社区矫正帮扶网 点亮对象回归新生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陈月瑜  日期:9/19/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年来,广安区司法局聚焦社区矫正“教育、感化、挽救”核心任务,以“三向发力”为抓手,深化心理矫治、黄丝带帮扶品牌共建、主动帮扶三大举措,帮助社区矫正对象修复社会关系、重塑生活信心,切实打通其回归社会的“堵点”“难点”,真正实现“矫正一人、挽救一家、平安一片”的社会治理效能。

    一、从“心”出发,重塑矫正新生“内在力”

    针对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因犯罪经历、社会排斥产生的焦虑、自卑、抵触等负面情绪,广安区司法局精准施策,将心理矫治作为帮扶核心抓手。依托广安区“争做种树人•大爱满賨州”慈善项目,专项筹集20万元资金用于社区矫正心理矫正项目建设,打造心理矫正专业基地、购买心理矫正专业设备、聘请心理咨询师专业团队,重点打造社区矫正心理矫治特色项目:一方面,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覆盖法律认知、情绪管理、社会适应等主题;另一方面,对社区矫正对象逐人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一人一策”心理台账,通过团体辅导、一对一谈话等方式对矫正对象心理问题进行专业干预,实现“矫其心、正其行”,助力矫正对象更好回归社会。

    2025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15场次,覆盖685人次;组织心理团辅活动42场,惠及150人次;开展“一对一”心理健康谈话90人次,有效化解80%以上对象的负面情绪,帮助6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重建自我认同,为其回归社会筑牢“心理防线”。

    二、品牌共建,凝聚“黄丝带”帮教“牵引力”

    为破解社区矫正帮扶资源单一问题,广安区司法局主动对接市、区民盟,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原则,打造广安区“黄丝带•賨法向善”特色品牌。与民盟广安区总支部联合制定《广安区“黄丝带•賨法向善”帮教方案》《广安区“黄丝带•賨法向善”月帮教活动计划》,明确帮教内容,合作方式;建立“黄丝带帮教”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帮教工作模式和活动开展流程,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推进“黄丝带帮教”行动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组建囊括教育、医疗、心理、法律等专业黄丝带帮教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矫正对象精准匹配个性化的多元教育帮扶服务;搭建帮教平台,建立社区矫正帮教基地,充分发挥基地功能,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法律知识培训、职业技能提升、爱心帮扶等各类活动,有效提升了教育帮扶的质量和效果,市民盟依托广安区社区矫正中心同步挂牌成立广安市“丝佑新程”黄丝带帮教基地。

    目前,已组建市、区两级黄丝带帮教志愿者队伍50余人,累计帮扶困难社区矫正对象40人次;联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2个,帮助18名对象实现稳定就业;开展困难对象慰问活动42人次,发放慰问物资价值2.5万元;组织公益教育活动39场,覆盖300余人次。

    三、服务靠前,落实有效帮扶“精准力”

    坚持“预判在前、服务在先”理念,广安区司法局通过“面谈+走访+信息化核查”三维方式,全面摸排社区矫正对象情况:与对象本人及家属深入面谈,了解其思想动态、家庭矛盾;联合社区网格员开展走访,掌握其生活环境、社会关系;依托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实时核查其日常表现,精准收集个人信息、犯罪原因、心理状况、家庭经济条件、就业需求等核心数据,为全区所有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一人一档”精准帮扶档案,针对性开展分层分类帮扶。

    近年来,为23名家庭困难对象提供临时生活救助;为200余名有就业需求的对象开展家政服务、电商运营、汽修保养等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协助3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办理复学手续,帮助其重返校园,帮助4名高三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参加高考,累计开展上门服务210人次,个性化帮扶措施落地率达100%,既体现司法温度,更为维护社会稳定织密“安全网”。

    下一步,广安区司法局将持续深化帮扶形式,细化帮扶举措,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帮扶的精准度和实效性,让社区矫正有“法度”更有“温度”,助力更多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积极融入”,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司法行政力量。(作者单位:广安区司法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