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群众最朴素的期待,也是公安工作的核心考题。面对基层治理的繁杂需求,玉门市公安局黄闸湾派出所锚定主防职能定位,以 “降警情、控发案、防风险” 为目标,创新实践 “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 的 “三步工作法”,深度完善 “四治融合” 机制,让风险化解在萌芽、矛盾消弭在基层,交出了一份 “治安提效、民心升温” 的亮眼答卷。
防在源头:普法宣传+精准走访,筑牢第一道墙
矛盾要化解,更要 “防未然”。黄闸湾派出所主动把防范端口往前移,打出一套 “线下走访 + 线上传播” 的组合拳,让法治意识在群众心里扎根。
线下,民辅警扎实推进 “进企业、进学校、进田间” 的 “三进” 行动:在企业车间,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安全生产与劳资纠纷法律知识;在校园课堂,用互动游戏传递反诈、禁毒小常识;在田间地头,趁着农户歇脚的间隙,唠一唠交通安全与邻里相处的 “规矩”。2025 年以来,这样的 “接地气” 宣传已开展 80 余场,不少群众感慨:“警察同志讲的都是咱用得上的,听着心里亮堂!”
线上,派出所借力村组微信群、社区公众号等 “指尖平台”,把反诈预警、禁毒知识、交通安全提示等内容,变成图文、短视频等鲜活形式,常态化推送到群众手机里。不用跑腿、随时能看,真正打通了普法宣传的 “最后一公里”,让法治防护网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查在细微:全面排查+智慧研判,摸清矛盾底数
基层矛盾多藏在 “小事” 里,若不及时发现,小问题也可能演变成大麻烦。黄闸湾派出所把 “知民情、增感情” 大走访当成日常,让民辅警的脚步遍布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民辅警聚焦邻里宅基地纠纷、村民经济往来争议、家庭琐碎矛盾等高频隐患,开展 “地毯式” 排查 —— 哪家邻居因浇水闹了别扭,哪户人家因务工工资起了争执,都一一记在 “民情台账” 上,确保隐患不遗漏、问题不延误。
派出所依托综合指挥室打造 “智慧研判大脑”:建立重复警情分析机制,只要纠纷类警情重复报警 2 次及以上,立刻启动 “民警 + 村干部” 联合介入调解;若同一矛盾反复报警 3 次以上,直接由所领导牵头,明确化解时限、压实责任,形成 “排查 - 交办 - 跟进 - 反馈” 的闭环管理。这套 “细排查 + 快响应” 的操作,让派出所牢牢掌握了矛盾治理的主动权。
化在基层:快速调节+暖心回访,实现事心双解
矛盾化解不是 “一调了之”,而是要让群众真正 “顺心”。黄闸湾派出所整合多方力量,组建了一支 “民警牵头、村干部助力、治安积极分子参与” 的调解队伍 —— 他们熟悉村情民意、懂群众语言,遇到矛盾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用 “家常话” 讲清道理、用 “同理心” 化解心结,做到 “小纠纷当场调、一般矛盾及时解”。
派出所严格落实 “谁办理、谁负责” 的回访机制:民警要么打个电话问问 “问题解决得满意不”,要么上门看看 “后续还有没有难处”,既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也紧盯矛盾是否有 “回头苗头”。去年冬天,村民老张和邻居因宅基地边界闹得红脸,经调解达成一致后,民警每周上门回访,帮两人捋清后续细节,如今两家不仅不吵了,还常互相帮衬。
“一次调解,多次回访,不仅是为了案结事了,更是为了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心。” 所长康乐的话,道出了回访机制的初心。
从“源头预防”减少矛盾,到“精细排查”掌握主动,再到“基层调解”实现安心,黄闸湾派出所的“三步工作法”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建起“普法-排查-调解-回访”的完整治理闭环,真正把“派出所主防”的职责落到了实处。如今的黄闸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了常态,群众安全感节节攀升,这不仅是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片土地上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