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舆情应对能力已成为政府机关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部分政府机关在舆情应对中出现 “唯上不唯实”、向上甩锅的不良现象,亟待关注与反思。
这种现象表现为,面对舆情时,一些干部不是依据事实和职责积极处理,而是将问题层层上报,以 “等上级通知”“听领导安排” 为由拖延。如某地广告牌事件引发热议,当地政府未及时回应,上演 “拖字诀”,导致舆情发酵,民众不满情绪加剧。这种做法不仅延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深究背后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干部缺乏职业素养与担当精神,秉持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心态,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遇到舆情首先考虑自身是否担责,而非主动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 “舆情洁癖”,对负面舆情零容忍,常常选择以处理基层干部的方式来处理事端,而并不是通过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来平息舆情,使得基层干部在面对舆情时畏首畏尾,只能选择将矛盾连同责任上交。
为改变这一局面,首先要强化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其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所在,面对舆情应积极作为。其次,完善舆情应对的考核机制,对积极有效处理舆情、解决群众问题的干部予以奖励,对推诿扯皮、向上甩锅的干部严肃问责。再者,要为基层赋能松绑,给予基层干部在舆情应对中的合理权限,减少不必要的层层上报程序,让他们能够依据实际情况迅速作出反应。最后要进一步完善舆情应对责任制度,清晰界定各级部门在舆情处置中的职责范围,明确规定基层干部在面对何种程度舆情时拥有何种决策权,避免职责模糊导致推诿。
政府机关舆情应对 “唯上不唯实”、向上甩锅的现象危害巨大。只有正视问题,从思想、制度、执行等多层面入手,才能提升政府机关的舆情应对能力,重塑政府公信力,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 。(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