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电影《地道战》,是在上世纪的1966年3月份,某天傍晚时分,民兵连长在街上喊,让全村人都去公社看电影《地道战》。那时候,电影是个稀罕东西,虽然村里离公社也有六、七里路,但人们并不怕路远,更不顾刚刚刚下工的疲劳,纷纷前去观看,至于小孩子们就更別说了。
到达公社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公社的广场上早已搭起了一个简易的露天放映台。人们陆陆续续地找地方坐下,有的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有的干脆席地而坐。
放映开始,随着画面的展开,高家庄的民兵在民兵连长高老忠的带领下,利用地道的巧妙设计,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鬼子的进攻。
电影里的地道战让我感到无比神奇。那些纵横交错的地道,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鬼子在里面迷失方向,而我们的民兵们却能如鱼得水。
当时看《地道战》虽然惊心动魄,感触匪浅,但由于年龄小,并不知道《地道战》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到后来才知道,地道战是在河北保定县的冉庄,和石家庄市正定县的高平以及藁城区的三邱村等地。那些地道是抗日军民的智慧结晶,是抗击日寇的地下长城,更是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百姓们心中的依靠。
地道的入口十分隐蔽,或藏于墙角的柴草堆下,或隐于屋内灶台的暗格之中,外人很难察觉。进入地道,里面空间虽不算宽敞,但布局巧妙,四通八达。主道笔直,便于人员快速通行与物资运输,分支岔道则如蛛网般密布,连接着各家各户,并且巧妙地伸向村外的田野、沟渠。沿着地道前行,每隔一段距离,还设有通风口,有的借助废弃的水井,有的伪装成田间地头的土堆,新鲜空气从这些隐蔽的口子涌入,让地道内不至于憋闷。
地道内部设施一应俱全。照明用的简易油灯,虽昏黄却能照亮脚下的路;简易的休息区,供战士和乡亲们在紧张战斗间隙稍作歇息,还有专门的武器存放点,各类土造的地雷、手榴弹、长短枪,整齐排列,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些暗堡式的射击孔,它们或开在墙壁上,或设在地面,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打击敌人,让敌人防不胜防。
在地道的掩护下,抗日军民如鱼得水。鬼子来袭时,村民们迅速躲入地道,青壮年则拿起武器,通过地道迂回到敌人侧后方,发动突袭。
地道战,打的鬼子晕头转向,疲于奔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百姓们则在这地下长城的保护下,一次次化险为夷,直到胜利的曙光到来。
最后,我们用巜地道战》的主题歌巜太阳出来照四方》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身暖哎,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得咱心里亮,照得咱心里亮。主席的思想传四方,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男女老少齐参战哎,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是无敌的力量。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哪怕敌人逞凶狂,咱们摆下了天落地网哎,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埋葬,全都埋葬,把他们全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