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 “十五五” 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高度重视,强调其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民生乃国之根本,关乎民心所向,民生稳则民心安,民生乐则民心畅。党员干部作为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广大群众的核心力量,需在问需、问效、问计于民的过程中,洞察民情、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精心书写 “十五五” 的为民答卷,勾勒出人民满意的幸福画卷。
问需于民,精准把脉民生痛点。“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民生之事看似细微,实则牵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根基,影响深远。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是反映民生冷暖的 “晴雨表”,唯有精准把握,才能找准工作方向,精准服务群众。从住房保障到就业促进,从教育公平到医疗健康,桩桩件件,既是群众生活中的 “关键小事”,更是党员干部工作中的 “头等大事”。
党员干部应主动走出办公室的局限,深入田间地头,穿梭于街头巷尾,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心交流。用脚步丈量民生的深度,用真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一记录,转化为推动工作的 “行动指南”。秉持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作风,把群众需求精准转化为政策举措,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服务中。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将为民初心深深镌刻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
问效于民,以实绩赢取民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民生工作的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务必牢记,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让群众满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因此,必须将 “问效于民” 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 “试金石”,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持续优化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量。
党员干部要建立健全民生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民生政策落实情况、民生项目推进效果进行评估。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反馈。对于群众不满意之处,勇于正视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及时整改。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每一项民生工作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无论是民生工程的质量,还是公共服务的水平,都要经得起群众检验、时间考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温暖民心、顺应民意,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推动承载人民幸福的民生巨轮,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问计于民,汇聚民智共促发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回顾历史,众多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皆源于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星星之火,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无不彰显着群众智慧的磅礴力量。
在推进民生工作进程中,党员干部不能闭门造车,而要主动敞开大门,邀请群众参与,汲取群众智慧。以谦逊的态度,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设立意见征集箱、开展网络问政等多元化形式,广开言路,让群众有机会畅所欲言。善于从群众的日常话语中梳理出有价值的信息,提炼出可行的办法。对于群众提出的金点子,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并积极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民生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汇聚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推动民生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