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胡璐瑶:热血铸盾写忠诚、从烽火硝烟到钢铁长城的信仰之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璐瑶  日期:8/4/2025 字体: [大][中][小]

    铁血今犹沸,号角震天鸣。当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晨曦中泛起金光,当天安门广场升起猎猎军旗,历史的卷轴铺展开九十七载壮阔征程。南昌城头那一声划破黑夜的枪响,如惊雷劈开沉沉迷雾,宣告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在浴火中诞生。这支从“小米加步枪”中起步的人民武装,在血火淬炼中已成长为护佑复兴的钢铁长城。八一不仅是一枚滚烫的勋章,更是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壮歌,一座烛照千秋的精神丰碑!

烈火锻铸:信仰的星火点燃燎原之势

    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华夏,年轻的党毅然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第一面“八一”军旗下,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先辈眼神如炬:党指挥枪的火炬,从此照亮这支军队的灵魂。万里长征的血色路途上,多少将士用生命印证着坚如磐石的信仰——湘江血战红三十四师宁死不屈,泸定铁索二十二勇士舍身夺桥,雪山草地间炊事班长将炒面袋留给战友,自己却化作永恒的冰雕。延安窑洞中,毛泽东在油灯下写就的《论持久战》穿透时空迷雾,成为全民抗战的精神罗盘。正是这些用信仰浇筑的脊梁,支撑起一个苦难民族的浴火重生。站在南昌起义纪念馆的巨型油画前,我们仿佛依然能听到那振聋发聩的历史回响: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永不偏移的生命密码!

精兵砺剑:科技的锋芒熔铸强军之魂

    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震慑寰宇,到东风系列导弹刺破苍穹;从“蛟龙”深潜万米海渊到“福建舰”劈波斩浪;从歼-20隐形战机傲视长空到北斗组网定位全球——人民军队的现代化转型步伐如雷霆万钧。这背后是一代代科技尖兵的无声冲锋:隐姓埋名数十载的“两弹元勋”们,在罗布泊的风沙中用算盘推演国之重器;马伟明院士带领团队在电磁领域开疆拓土,打造舰艇“中国心”;“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毕生铸盾,为国防工程构筑牢不可摧的“地下长城”。科技创新,如涌泉般激活强军大潮——无人机蜂群战术推演系统以数字之力磨砺硬功,虚拟战场逼真模拟让练兵紧贴实战脉搏。当塞北风沙中信息化联合作战演练如火如荼,当南海岛礁上“东风快递”全时待发,科技与钢铁的交响正奏响新时代的强军凯歌!

使命如山:和平的盾牌守护盛世华章

    这支从战火中走来的人民军队,把守护和平刻入灵魂基因:联合国蓝盔部队里,中国军人用汗水浇灌冲突地区的安宁绿洲;亚丁湾巡航的战舰,在惊涛骇浪中筑起国际航道安全线;“和平方舟”号如白色信鸽穿梭四大洋,向世界播撒东方大爱的暖流。当长江洪峰压境,千艘军舟化作“生命方舟”;当地震撕裂汶川大地,十五勇士高空“盲跳”打开生命通道;当山火肆虐重庆北碚,“摩托骑士”运载年轻官兵扑向火海烈焰——正如“新时代雷锋”郭明义所说:“人民的需要就是出征号令!”从维和前线到抗疫战场,从远洋护航到抢险救灾,那抹迷彩绿始终是人民最可靠的“压舱石”。一位参加抗洪的老兵站在长江大堤的留言令人动容:“洪水不退,兵不卸甲;百姓未安,永不离岗!”

血脉永续:精神的火炬照亮未来征程

    从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到淮海战役百万支前百姓,从戍边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到航天员大队“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铮铮誓言——军与民的鱼水深情历经百年风雨愈显醇厚。国防教育课堂上,青少年抚摸辽宁舰模型时眼中有星辰闪烁;井冈山研学路上,共青团员在黄洋界哨口高唱《十送红军》;边防军营开放日,孩子们触摸战士结冰的睫毛,稚嫩小手敬上最庄重的军礼!当“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戴上义肢为大学生讲述扫雷故事,当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坐在校园讲述长津湖冰雕连,信仰的火炬正在年轻一代心中薪火相传。“军强才能国安”的时代箴言,正融入十四亿中华儿女的集体认同——尊崇英雄、心系国防的社会长城,正如日之升,如江之涌!

    九十七载风雷激荡,九十七载砥柱中流。这支在党旗下诞生、在战火中成长、在改革中强大的人民军队,正以昂扬之姿迈向世界一流。当新型隐形战机划破南海朝霞,当电磁利剑在试验场绽放雷霆光芒,强军的脉动激荡着民族复兴的铿锵心跳!让我们高擎八一军旗,传承红色血脉,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人民军队守护的和平发展之路,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就光明坦途!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