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葛韶萌:筑牢三重屏障、基层整治违规吃喝的破局之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葛韶萌  日期:6/25/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期,中央纪委通报内蒙古自治区正厅级干部魏栓师违规聚餐致人死亡事件,海南、重庆等地密集曝光多起干部接受有偿陪侍、长期接受管理对象宴请的案例。这些顶风违纪的行为,暴露出违规吃喝歪风在基层仍具顽固性。根治沉疴,需以思想防线为根基、制度笼子为框架、长效监督为保障,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治理闭环。

    一、筑牢思想堤坝,破除“人情茧房”

    思想防线的松动是违规吃喝的根源。海南被处分的干部黄靖权、吴坤炜等人,在学习教育期间仍沉迷于“酒杯中的权力寻租”,将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视为“人情往来”,最终坠入深渊。基层干部身处“熟人社会”,更需警惕“一顿饭是小事”的自我麻痹。安徽郭庙镇以警示教育破题,组织观看《“宴”覆的底线》等专题片,用本地案例开展“以案五说”,让干部算清“政治账”“家庭账”。唯有将纪律教育嵌入日常,方能撕破“人情茧房”,使“饭局诱惑”失去滋生土壤。

    二、扎紧制度篱笆,锁住“舌尖上的漏洞”

    违规吃喝隐形变异,倒逼制度创新。重庆某村委会主任连续4年接受村民宴请却未被察觉,暴露了村级公务“零招待”制度执行的空转3。郭庙镇的实践表明:根治顽疾需双管齐下。一方面,以 “一函三单” 闭环管理公务接待,堵住虚列开支的暗渠;另一方面,出台《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行为规范》 ,明确与管理服务对象的交往界限。江西安远县更进一步,将村级用餐标准写入制度,推动“三资”收支全公示,使集体资金从“糊涂账”变为“明白账”。制度篱笆越密,权力越难脱缰。

    三、激活监督网络,照亮“隐蔽的角落”

    监督乏力则整治易成“一阵风”。湖北黄梅县、安徽宿松县的两起案例中,领导班子集体违规吃喝甚至隐瞒真相,反映基层监督存在盲区。破题关键在于织密“三张网”:科技防控网:如重庆江北区筛查发票信息揪出73张问题票据;群众监督网:郭庙镇设立村级监督哨点,开通“清风郭庙”专线,6条线索直通纪委;贯通协作网:安远县联动财政、审计部门对村级食堂“起底式”排查,让转嫁费用、套取资金无所遁形。当监督探头从会议室延伸至饭局角落,从“八小时内”覆盖到“八小时外”,灰色空间自会消弭。

    从海南KTV里的醉驾干部,到安徽乡领导班子全员覆没的惨痛教训17,无不警示:违规吃喝绝非小事,而是溃堤蚁穴。思想教育需如细雨渗透,制度设计当似铁栅封门,监督之力则须像探照灯般无死角扫视。唯此三重屏障并举,方能让基层干部从“酒桌困局”回归“干事主场”,使清流漫润乡土。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