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穆庆伟:党员干部心系人民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穆庆伟  日期:4/29/2025 字体: [大][中][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关系。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半条被子”到如今新时代的“幸福日子”,中国共产党人服务人民的赤子之心、初心使命一以贯之,如今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这一精神品格依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心系人民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

    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体现在对群众冷暖的感知与回应中。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还是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党员干部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这种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源自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滋养,更来自对党的性质宗旨的深刻理解。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找准工作方向,才能在利益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头脑。

    二、心系人民的实践路径与现实考验

    心系人民,需要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新时代的群众工作,不仅要"身入"更要"心至"。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党员干部能够准确把握群众需求,精准发力靶向施治。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也面临着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的挑战。有的干部对群众感情淡漠,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有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应对之策,出现本领恐慌。这些问题的存在,警示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规范作风品行,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自身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要通过参加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让自己既懂群众语言,又掌握科学方法,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三、心系人民要有使命担当的责任感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心系人民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既要着眼长远,做好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又要立足当下,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都需要党员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展现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运河区城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