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卫生人口详细内容
司国雨:医养结合、破解“银发焦虑”的破局之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司国雨  日期:4/28/2025 字体: [大][中][小]

    当老龄化浪潮以每年新增千万级老年人口的速度席卷而来,传统养老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医院与养老院之间的“断层”让失能老人辗转难安,家庭照护的精力与专业度双重缺失更让“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困境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医养结合的探索犹如一剂良方,正在重塑中国式养老的底层逻辑。

    服务模式创新:从“各自为战”到“无缝衔接”

    山东汶上县福祥春养护院通过“医办养”模式,将公立卫生院与养护院深度融合,让76岁的糖尿病患者史大娘告别了反复辗转医院与养老院的奔波之苦。医生每日查房动态调整血糖方案,护理员同步执行个性化饮  食计划,这种“医疗+照护”的闭环管理,使失能老人住院频次下降60%,家属陪护成本降低75%。同样,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依托三甲医院资源,将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嵌入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病房内即可完成术后康复训练,中风偏瘫患者站立时间平均缩短42天。这些实践证明,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资源要素的化学反应。

     资源整合突破:从“碎片供给”到“精准滴灌”

     在山东宁阳县,县域医共体构建起“1+3+N”康复服务网络:县医院牵头制定脑卒中康复标准,乡镇卫生院配置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村卫生室普及浮针疗法。这种三级联动模式让基层康复服务覆盖率从12%跃升至89%,农村老人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三甲医院同质化治疗。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地探索的“床位转换”机制——养老床位可即时转为住院床位,安宁疗护单元同步提供临终关怀,这种弹性供给模式使医疗资源利用率提升30%,破解了“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世纪难题。

    技术赋能升级:从“经验依赖”到“智慧守护”

    濮阳市中医医院北院区通过智慧养老APP,将健康监测、用药提醒、紧急呼叫等功能集成于老人腕表。当82岁的李爷爷血压异常波动时,系统自动触发三级预警:护理员5分钟内到场处置,医生15分钟内远程会诊,家属同步接收健康报告。这种“无感监测+有感服务”的模式,使跌倒发生率下降58%,慢性病急性发作率降低41%。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收集百万级健康数据,AI系统可精准预测老年痴呆、心梗等风险,为早期干预争取黄金时间。

    政策协同深化: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

    医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度创新的托举。山东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失能老人每月可享受1200元长期护理险补贴;江苏推行“两证齐全”审批改革,医疗机构增设养老床位审批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浙江试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低龄老人照护高龄老人可兑换未来服务时长。这些政策突破正在打破部门壁垒,让医疗、养老、保险、社会资本形成合力。

    在“银发浪潮”中,医养结合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当90%的失能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时,我们需要更多“家庭养老床位”嵌入适老化改造;当认知症患者突破1500万时,我们需要构建“预防-干预-照护”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唯有以改革破壁垒、以创新补短板、以科技提效能,方能让每位老人都能在医养融合的温暖中,体面地老去。(作者单位:荒佃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