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郝彤:赓续文明薪火 共护非遗瑰宝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郝彤  日期:4/27/2025 字体: [大][中][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千年文明记忆,是维系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纽带。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守护非遗不仅是传承技艺,更是守护民族文化的根脉。

    我国非遗资源丰富,涵盖传统技艺、民俗节庆、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蜀锦织造以经纬交织呈现千年纹样,苏绣技艺以针为笔勾勒灵动花鸟,昆曲唱腔以婉转曲调传唱东方美学……这些非遗瑰宝既是历史馈赠,也是当代文化创新的源泉。近年来,从“非遗进校园”让传统技艺扎根青少年心中,到“非遗+电商”让手工艺品走向世界;从纪录片《非遗里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到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活动拉近大众与非遗的距离,全社会正以多元方式激活非遗生命力。

    然而,非遗传承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传统技艺因后继无人濒临失传,一些民俗文化因现代生活冲击逐渐式微。为此,需凝聚政府、社会、公众多方力量:完善非遗保护政策,加大传承人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为非遗注入学术活力;支持非遗文创开发,推动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同时,也呼吁更多人走进非遗、了解非遗,以实际行动成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

    非遗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每一项非遗技艺、每一种民俗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值得我们用心守护、代代相传。让我们携手同行,以创新为笔、以传承为墨,共同谱写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新篇章,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