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何欢: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推动基层机构效率革命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何欢  日期:3/28/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总理提出的“效率革命”战略,为基层机构指明了以数字化与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减负增效为保障的实践路径。这一战略要求基层机构从职能重构、技术赋能、协同治理三个维度,系统性重塑行政效能,我们要从多层面去理解与落实。

    效率革命的本质是以需求侧为导向重构行政逻辑,通过数字化技术消解信息不对称、以制度创新破除路径依赖、以协同治理释放资源潜能。其核心目标并非单纯追求速度,而是通过精准匹配政策供给与群众需求,实现“服务增值”与“治理增效”的双重跃升。基层机构需摒弃“唯指标论”的政绩观,将工作重心从“留痕管理”转向“实效创造”,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驱动型”治理体系。基层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推动政务服务平台从“分散式服务”向“集成化服务”转型。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用人工智能重构审批流程,最终形成“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治理格局。例如,福建“闽政通”APP通过集成132项功能,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正是这一路径的典型实践。基层机构需重点突破数据孤岛,建立覆盖市场监管、税务、民生等领域的统一数据中台,为精准决策提供支撑。

    制度创新,激活“末梢治理”的改革动能。基层是制度创新的天然试验场。需立足地方产业特色,探索“小切口、大牵引”的改革模式。例如,泉州晋江国际陆地港通过“双口岸+双平台”模式,将企业单证办理时间缩短40%,其本质是通过制度重构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基层机构应建立常态化改革试点机制,鼓励乡镇(街道)围绕民生痛点自主设计“微改革”项目,形成“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双向互动。

    流程再造,重塑“简约高效”的组织架构。针对当前基层机构存在的职能重叠、权责不清等问题,需以“大部门制”改革为抓手,推动编制资源向一线倾斜。例如,江西鹰潭市通过优化乡镇“5+2”组织架构,将70%以上编制下沉至基层,有效提升了服务响应速度。同时,建立“一件事”全周期管理机制,将跨部门事项整合为“一张清单”,通过标准化流程减少重复劳动,实现“减环节不减责任,提效能不增负担”。

    减负增效,建立“精准滴灌”式支持体系。需系统性清理面向基层的督查考核,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严控多头重复检查。通过“政策计算器”等智能工具,实现惠企利民政策精准推送,减少基层政策执行的信息损耗。

    正向激励,构建“能上能下”的用人生态。完善“实干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改革攻坚成效等纳入干部考核指标。推行“一线工作法”积分制,对在数字化转型、制度创新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同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改革探索提供容错空间,消除干部“怕问责”的思想顾虑。

    协同治理,打造“多元共治”的生态圈。基层机构需突破传统“单中心”治理模式,建立“网格+党建”“网格+志愿”等融合机制。通过数字平台链接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形成“需求发现-资源整合-协同解决”的闭环。例如,上海“一网统管”平台已整合3.5万路视频监控和5000个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城市治理问题的自动发现与快速处置。

    效率革命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革命。基层机构需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制度变革,以制度创新释放协同效能,最终实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创造”、从“粗放管理”到“精准治理”的跨越。这既需要政策层面的持续赋能,更需要基层工作者以“干字当头”的担当精神,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范式。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