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秦佳钰: 以铁规矩硬杠杠锻造作风建设 “金色名片”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秦佳钰  日期:3/22/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日,党中央作出重大部署,自 2025 年全国两会后至 7 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一举措释放出鲜明信号:中央八项规定不是 “软约束” 而是 “铁规矩”,不是 “一阵风” 而是 “长久计”,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加固作风建设堤坝,为强国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回望十年历程,中央八项规定从 “小切口” 推动 “大变局”,以 “徙木立信” 之举重塑党风政风。从整治 “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到清理隐形变异 “四风”;从遏制特权思想、破除形式主义,到弘扬务实之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成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 “金色名片”。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超 70 万起,处分干部超 60 万人。这些数字背后,是 “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的坚定决心,是 “党风正则民心聚” 的生动诠释。正如群众所言:“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这不仅是对作风之变的点赞,更是对我们党自我革命勇气的肯定。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作风建设面临新挑战。“四大考验”“四种危险” 长期存在,“四风” 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的风险不容忽视。有的党员干部对 “小事小节” 不以为然,有的地方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暗流涌动,有的领域特权思想改头换面。这些问题警示我们:作风建设决不能有 “松口气”“歇歇脚” 的念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管五年十年的,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这要求我们必须以 “永远在路上” 的清醒,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贯穿始终,对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时刻防范,坚决防止 “疲劳综合征”。

    锻造铁规矩,关键在 “学查改” 一体推进。此次学习教育明确要求,以学铸魂强根基,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纳入党员干部必修课,构建 “理论学习 + 案例警示 + 实践教育” 多维矩阵,推动党员干部从 “被动约束” 转向 “主动遵循”;以查促改动真格,对照八项规定逐条检视思想尘埃、行为偏差,通过民主生活会、群众监督等渠道深挖问题根源,形成 “问题清单 — 整改台账 — 销号管理” 闭环;以改促效提质效,聚焦群众 “急难愁盼”,深化 “四下基层” 实践,将整改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在作风转变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制度是管长远的根本。十年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修订完善,到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制度的细化落实,作风建设的 “四梁八柱” 日益健全。面向未来,要继续织密制度笼子,强化 “制度 + 科技” 监督,比如公车标识化管理、公务消费电子追踪等,让 “暗箱操作” 无处遁形。同时,抓住 “关键少数” 以上率下,从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公务接待等细节严起,形成 “头雁效应”。正如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方能带动全党形成 “见贤思齐” 的清风正气。

    作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从 “精准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的承诺,到 “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先上” 的担当;从 “基层减负年” 的真抓实干,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的赤子之心,八项规定的核心始终是 “人民至上”。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的不正之风,让惠民政策落地生根,让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唯有如此,才能以优良作风赢得民心,以清风正气凝聚合力。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作风建设永无止境。从 “八项规定” 到 “铁规矩硬杠杠”,变的是时代考题,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将中央八项规定内化为精神信仰、外化为行动自觉,当 “求真务实、清正廉洁” 的新风正气充盈神州大地,我们定能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这,正是 “铁规矩” 的生命力所在,也是 “硬杠杠” 的时代价值所系。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