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张文波:为基层减负赋能,促干部实干担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文波  日期:1/26/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当今形式中,基层作为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承载着千钧重担。为基层减负赋能,绝非简单的口号,而是激发干部实干担当、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之举。

    回首过往,基层干部常陷入文山会海难以自拔。各类会议层层嵌套,文件通知雪花般纷至沓来,干部们耗费大量精力在会议室与办公桌之间奔波,真正用于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被大幅压缩。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考核频繁“光顾”,形式大于内容,让基层疲于迎检,无奈搞起“材料政绩”,偏离了为民服务的初心轨道。过重的负担,如同枷锁,禁锢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消磨着他们的热情与斗志。

    为基层减负,首当其冲要砍去“文山会海”这一顽疾。精简会议流程,严控会议数量,非必要不开会,能合并则合并,让干部从冗长的会议中解脱,把时间还给一线工作。对文件“瘦身”,摒弃长篇累牍的空话套话,直击要点,确保每份文件都能为基层带来清晰指引而非增添负担。考核检查也应回归本质,摒弃“痕迹主义”,以实绩论英雄,多些实地走访、直面群众的调研,让基层干部将精力聚焦于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工作中。

    赋能基层,需赋予干部更多资源与信任。一方面,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升级基础设施,让基层办事有底气、服务有能力。如为偏远乡村配备先进农业技术设备,引入专业人才指导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闯敢试的干部兜底撑腰。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难免出现失误,只要干部出于公心、不谋私利,就应给予包容,打消其后顾之忧,激励他们大胆探索创新,在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砥砺奋进。

    当基层卸下重负、充满能量,干部实干担当的精气神便会被充分点燃。他们能更专注地倾听群众呼声,精准把脉民生诉求,将惠民政策精准落地。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中协调各方利益,还是疫情防控期间坚守岗位守护群众安康,亦或是为乡村产业找销路、谋出路,干部们都能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用汗水浇灌发展之花,以实干凝聚奋进力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筑起坚不可摧的基石,书写新时代基层发展的壮丽篇章。

    基层减负赋能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唯有持之以恒、落实落细,方能让干部轻装上阵,汇聚起磅礴伟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大步迈进。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